合规稳健 是第一要务
作者:胡萍
写在信托“新两规”实施十周年之际
2007年3月1日,银监会修订发布的《信托公司管理办法》和《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以下简称“新两规”)正式实施。从此,信托行业进入“新两规”时代。
10年时间,信托行业的发展变化有目共睹。2006年,信托资产为3361.51亿元;2008年,信托资产达到1.22万亿元;2013年,达10.91万亿元;2016年,达到20.22万亿元,稳坐金融行业前三把交椅的位子。信托还成为国民财富保值增值的重要途径,截至2016年11月末,信托公司直接为超过43万名自然人投资者、近7万家机构投资者提供了信托服务,当年累计支付信托受益人收益6668.88亿元。除了这种可见的量变,信托制度被广泛接受和运用,在服务实体经济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信托社会形象也从游击队变为正规军……信托以自己独特的魅力为未来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新两规”实施的第一个10年,从2008年的“1万亿时代”、2013年“10万亿时代”、到2016年的“20万亿时代”,信托行业用实力证明了信托有能力成为重要金融支柱。2017年,面对“八大分类”业务体系、“一体三翼”市场环境以及“评级分类”监管体制的全新挑战,信托公司下一个10年,或者下一个5年,发展重点是什么?
{ruguo:pager}综观当前行业发展所面临的外部环境以及信托公司自身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种种趋向,似乎不难发现,信托公司当前乃至今后5年的发展关键词,即合规、稳健。
就外部环境而言,可从三个层面来看。其一,宏观经济环境。2016年,我国经济总体平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初见成效,但我国经济仍处在转型升级、动能切换的关键阶段,发展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仍不容忽视,这对与实体经济密切相关的信托业带来不可避免的冲击——投资类产品规模收缩,“资产荒”加剧,信托产品收益率显著下降,信托业转型升级的压力被充分释放。从长期视角来看,人口老龄化和环境约束对经济增长的下行压力长期存在。其二,泛资管竞争加剧。泛资管市场参与者众,加上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信托业的市场占有率不断受到挤压,其业务的替代效应和挤出效应日益显现。正如信托专家邢成所言,一方面,信托通道业务利润渐微,风险却逐步上升,信托业“去通道”趋势将越来越明显,市场占有率出现下行压力。从大资管视角来看,信托资产规模已低于宽口径的“大证券”机构,有数据显示,“券商资管+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专户业务资管”的资产规模2016年上半年就已经达到约31万亿元,已远超信托行业2016年全年20.22万亿元规模;另一方面,信托公司非通道业务将面临其他泛资管机构相关业务的激烈竞争,经营成本的上升可能会降低信托公司业务收入。其三,更严格监管带来的挑战。近年来,监管部门对信托公司风险监管提出了更为系统全面的要求。比如,日前银监会下发《关于开展银行业“不当创新、不当交易、不当激励、不当收费”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53号文),对于信托业务可能存在的诸多“不当”进行了详细梳理,可称为是近期监管风暴的延续和深化,是监管新规系列中的重要一环。邢成认为,这是再次强化“脱虚向实”和防控系统性风险的主流监管导向和坚定决心,表明监管方式已经由面到点、监管重点由外向内、监管内容扩大到同业合作领域、监管手段深入到交易结构和技术环节、监管层次由违法违规延展到“不当交易”,部分不规范业务面临被叫停的可能。以上这些对信托公司的公司治理、风险管理、创新展业提出了更高要求,也要求信托公司在发展中必须合规、稳健。
{ruguo:pager}从行业自身来看,信托行业总体实现了风险可控下的稳步发展,自身业务结构也进一步优化。2016年,投资类、融资类和事务管理类信托产品三分天下局面进一步改变;2016年末,信托业务收入占经营收入百分比为67.16%,信托本源业务收入进一步凸显。同时,创新也成为信托行业的一抹亮色,慈善信托、家族信托掀起热潮,基金化信托产品、PPP业务、产业信托基金等也取得实质进展。但是,信托资产经过多年的高速增长,必然伴随各种各样新的矛盾与不完善,新旧业务模式切换成效也需要时间来检验。10年前,“新两规”在形式上将“信托投资公司”更名为“信托公司”,通过业务范围调整,促使信托公司向“受人之托、代人理财”方向转型;实质上,信托公司在向专业理财机构和财富管理机构转型、回归信托主业的过程中,经历着转型的阵痛。2016年末,信托业正式启动信托业务分类制度建设。为适应新的调整,实现业务创新可持续,信托公司也应以合规、稳健为前提。
近40年的跌宕起伏,摒弃速度偏好、规模偏好之后,信托公司需要的是苦练内功、坚持主业。未来会怎样,路仍要靠信托公司自己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