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托文化 | 如何识别不靠谱的信托产品推介机构?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化是推动一个行业稳健发展的动力之源,文化约束着一个行业各个参与主体的行为规范。由此可见,“信托文化”是信托公司转型发展的源动力,而信托文化的核心在于“受托人责任”。
信托行业因其私募特性,并不为大众所熟悉。为了让投资者了解更多信托知识,东莞信托从中国信托业协会和中国银行保险报联合编制的《信托知识百问百答》中,精选出知识点,形成不同主题内容合集,旨在普及金融智慧,践行投资者教育责任。
本期为信托知识精选第三十期,主要为大家普及消费者购买信托产品后,可以从哪里获得相关产品信息。
本期关键词:推介资质、违规推介
既然信托产品有推介资质的要求,那么常见的没有资质、又违规推介信托产品的机构有哪些?
答:近年来,第三方机构如互联网平台、第三方财富公司等非金融机构成为违规推介、销售信托产品的重灾区。
在规范信托推介销售方面,监管早已明确禁止第三方违规推介代销。银保监会颁布的《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中,就禁止信托公司委托非金融机构推介信托计划。
银保监会出台的《关于信托公司风险监管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防止第三方非金融机构销售风险向信托公司传递;随后配套下发的执行细则,进一步明确禁止信托公司委托非金融机构以提供咨询、顾问等方式直接或间接推介信托计划,切断第三方风险向信托传递的渠道,避免法律风险。
以上提到的第三方机构,是指不持有银行、基金、保险等金融牌照,既不纳入银保监会或证监会监管,也不属于金融机构,因此均不能推介销售信托产品。所以,信托消费者在购买信托产品时需提高风险防范意识,确保通过一些正规金融机构渠道认购产品。
信托产品有哪些宣传推介渠道?常见的信托产品违规推介手段有哪些?
答:相比较基金、保险等理财产品而言,信托产品的宣传推介渠道有严格限定,主要分为两类:一种是直销渠道——信托机构通过自身营业场所或者自有电子渠道进行推介宣传。目前大部分信托公司都建立了自己的财富中心,尤其是资管新规后,信托公司都在招兵买马,积极搭建直销渠道,提升自身募资能力。
另一种是代销渠道——由于信托公司的直销能力相对有限,委托其他金融机构代为推介信托产品也是常用的销售办法,信托消费者通过有资质的代理销售机构购买信托,主要渠道是银行和其他信托公司。
需要注意的是,信托产品没有互联网推介销售渠道,凡是通过互联网渠道销售的,通常不合规,或者不是真实的信托产品。近年来,通过第三方互联网机构违规引流,以及返现送礼、小额拼单等违规推介手段层出不穷,监管对此进行了严厉打击。
因此,凡是通过第三方互联网机构将客户直接引流至资金信托产品均属于违规推介行为,信托消费者需谨慎购买,以防受骗。
来源:根据中国信托业协会和中国银行保险报联合编制的《信托知识百问百答》整理